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08:35:50
例如,《庄子》中所记《易》以道阴阳,传统上一般将此处的阴阳解读为《易传》中的阴阳学说,然而笔者以为此处所言的阴阳,其含义并非阴阳的对立范畴,而是对阴阳爻画的表述,因此其与易筮的关系更为密切。
但当共同体处于无道状态时,伦理生活与道德断裂,伦理生活赖以运作的机制转化为价值化的方式,而道德生活则无法被价值化,只能在意义的维度上加以理解,意义具有自在的意义,但价值却不具有自在的价值。[19]佛教并非不讲道德,但其道德不能在伦理生活中获得肯定性表现,因而其德乃为虚德,它不能与个人在政治社会中的身位结合起来而呈现为一种客观性的生活秩序,相反它只是在与现实秩序相分离的内在精神世界里展现自己,而儒家则致力于这两个世界的统一,唯有这种统一,才能深刻地促成人格的多重维度的统一。
(载《朱子语类》卷6,《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盖卿所录朱熹与门人关于性与天道的问答也涉及这一点:吉甫问性与天道。所有个人的价值、所有精神的实在性,都是单独拜国家所赐。这种道德只有对错,而没有善恶。譬如,我在孩子面前是父亲,在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学生面前则是老师,等等。另一方面,道德将人引向与他自己的关系,而他自己同样不能为特定社会中的位分和职分所定义,而是指向人的性分,即人之为人的本分。
参见李荣添:《历史之理性:黑格尔历史哲学导论述析》,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版,第255页。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通过总结汉魏王朝治国的经验与教训,王船山认识到江山社稷之长久在于实行以宽柔为主的养民政策,奉天以养民[10]282是帝王的责任。
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他说: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良币被劣币驱逐,天下之亡亦近矣。原文参考文献: [1]萧萐父,许苏民.王夫之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宋应星.天工开物.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6. [3]吕坤.吕坤全集:上.北京:中华书局,2008. [4]王夫之.黄书//船山全书:第12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5]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王夫之.读通鉴论//船山全书: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6]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0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7]王夫之.周易外传//船山全书: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8]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9]王夫之.礼记章句//船山全书:第4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0]王夫之.尚书引义//船山全书:第2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1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12]王夫之.宋论//船山全书:第11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 [13]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进入专题: 王船山 。
他强调要建立法治,通过法治来约束官员的行为规范,使之不敢任意妄为。[9]351实施礼治的第一步便在于统治者自身的作为合乎礼之法度,不可妄动妄为,在遵循天之诫命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推行礼治,将礼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规范与准则。
王船山由严以治贪的思想生发出严以治吏与选贤用能的政治主张,力求肃本清源,维护百姓的合法利益和社会的稳定。一以百官受质之礼受之,立敬自上,而下莫敢不敬也。他说:以要言之,用人其尤亟乎!人而苟为治人也,则治法因之以建,而苟刻纵驰之患两亡矣。此外,反腐倡廉的政策不仅表现在法制建设上,也体现在选官方面。
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9]557 其次,主张道德教化。天下难以保全清宁,人民难以保全性命。修明于上而下皆则之者,唯礼而已矣。
清军进关前,逃难官员却是十车细软,一队妖娆。二、存人立礼的治国之本 王船山认为人是万物的主持者,也是天地之心,道的彰显需要以人为依。
[12]196从而进一步强调执政者知人善任,进贤远奸对于社会平治的重要性。……故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无择于时而并行焉,庶得之矣。
天下并非是统治者一人之天下,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不可为满足一己之私,侵害广大平民百姓的权益,从而给国家带来严重性的财政危机与社会危机。关键词:王船山/王夫之/存人立礼/重法倡廉/天下为公/逻辑体系 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船山遵礼之道研究(16FZX012)。道统之窃,沐猴而冠,教猱而升木,尸名以徼利,为夷狄盗贼之羽翼,以文致之为圣贤,而恣为妖妄,方且施施然谓守先王之道以化成天下。并进一步为暴君污吏的产生提供肥沃的土壤,从而造成社会统治面临崩溃,政治危机由此产生。[13]464处于异族专制统治之下,王船山虽不敢倡言民主,但其思想实质蕴涵着人本主义的内容。而其所以察乎事物以应其用者,亦可谓格矣。
上奉天道,下顺民心[8]981,在顺应天道的基础上,将体察民情,关心民意,稳定民心放在治理国家的首位。另一方面,他提出宽以养民的主张。
萧萐父和许苏民认为:王船山开了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思想界之新潮。再次,王船山提倡双严清源的执政主张。
王船山崭新地提出了君宰谏三者环相为治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分权而治。王船山继承了传统儒家所主张的性善论观点,并基于性、气、理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阐述。
各级之间如果相互侵扰,上侵而下移,就会导致权责不明的问题。他主张:治道之裂,坏于无法[6]654。天人情理得以相通,社会平治得以实现。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统于郡。
[11]27由此可见王船山对法治的重视。王船山继承了自孔子以来的崇礼思想,将立礼视为治政安君的根基,强调礼是立国的大经大法。
三、双严清源的治国举措 在遵循存人立礼的治国理念的基础上,王船山进一步强调法律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9]553王船山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即礼的政治主张,认为礼与政之间的关系是体用合一的关系,治政通过礼治得以贯彻实施,国家遵循礼治便可使尊卑有序、长幼有等。
他提出德立而后道随,道立而后政随的执政主张,重视道德教化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人们的思想拘囿于封建专制权威思想的框架之中。
儒家之统被窃,矫饰虚妄、滥竽充数之风兴起,小人假饰成君子,庸人伪装成圣贤。[6]568道统是治统存在的根本,治统是道统得以实现的基础,治统与道统并重,共同为政权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上的依托。[7]850王船山高度肯定了人作为主体性的价值,并基于人性的角度创造性提出了继善成性与性日生日成的观点。政府亦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进一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进言之,在人才选拔的原则方面,王船山强调要格物致知、务实求真。[6]599 通过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层级,中央和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各司其职,不能有所逾越。
五、结语 社会动荡、矛盾交织的时代呼唤经世之思想。王船山强调,唯有民众富裕才能使民心稳固。
萧萐父指出:王船山严厉地批判了作为专制政治之灵光圈的‘正统论,认为所谓正统论不过是为篡窃、攘夺和夷狄之入主作辩护,神化专制统治权。执政者应努力践行清廉、谨慎、勤勉的工作准则。
发表评论
留言: